根据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城市重点工作的7个方面,瞄准目前政策支持领域,聚焦建设方向,共谋划住房发展和城市更新“十五五”项目151个,总投资369.66亿元。
一是“补短”,筑牢基础,破解民生痛点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排水不畅、供水不足、污水收集率低等问题,精准把握民生热点需求,强化城市管网建设。污水主要围绕重构污水管网主通道,探索“厂网一体化” 运维模式,通过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运维,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管网管护水平;供水主要围绕管网漏损治理,存量管网提档升级及二次供水整改提升水质,最大程度保证群众用水安全;围绕城区道路规划“九纵、六横、三环”骨架路网,持续拉伸路网骨架,同步打通断头路、瓶颈路,解决民生难点问题。三个专项共谋划项目56个,总投资97.96亿元。
污水厂网一体化项目,总投资2.8亿元。其中,黄梅县董家河片区污水厂网一体化建设工程,投资1.2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为董家河合流暗涵收水范围,总面积1.73km2,包括污水管网重建工程,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,排水管网清淤、修复。黄梅县城西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建设工程,投资1.6亿元,主要涉及黄梅县城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(由1万m3/d改扩建至3万m3/d)及发展三路、新兴大道、振兴大道等范围改造DN400污水管网8.5km、污水检查井479座等。
黄梅县供水水质提质更新改造工程,总投资1.8亿元。其中,城区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二期工程子项目,总投资0.8亿元,通过更换老化水箱、锈蚀管网等,消除水质二次污染隐患,通过更新加压设备、优化管网布局,解决高层住户水压不稳、用水高峰期水量不足的问题。滨江新区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及智能监测工程子项目,总投资1亿元,拟对滨江新区破旧管网及供水设施进行改造,降低漏损率,提升供水水质、水压,提高智慧水务管理水平。
黄梅县道路畅通工程,总投资1.2亿元。其中,四祖路(晋梅大道-高铁大道)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子项目,总投资0.6亿元,拟对道路进行拓宽升级,完善城南片区纵向干路网结构,为周边用地开发提供条件;老城区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子项目,总投资0.6亿元,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梅岭北路(凤凰路段)、梅山路、建陶路、文化公园路等4条道路进行提档升级,解决区域排水、出行问题,提升老城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。
二是“提品”,优化供给,提升生活品质。聚焦“好房子+好服务”,高标准建“好房子”,高品质配“好服务”,构建“既卖好房子、又卖好服务”的新商业模式,提供“住、吃、游、购、娱、医、养”全生态服务,同步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,推进地下管廊建设,强化民生底线,着力打造舒适便利、城乡融合、烟火气十足的宜居城市。共谋划项目26个,总投资60.54亿元。
好房子:江然·学府佳苑,总投资3.67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:在城南高中旁开发建设江然·学府佳苑高品质住宅项目,总用地40668.37平方米,新建6栋17层住宅,3栋11层住宅,9栋3层住宅。项目建成后,能为学校教职工、学生家长提供便利的居住选择。
好服务:黄梅县城南片区戏曲文化生态公园EOD项目,总投资15亿元,计划采用EOD模式,引进社会资本,以城南片区为核心,打造5万㎡戏曲文化生态公园,建造文体中心,植入梨园十二景、AR水幕秀、戏韵荷香岛;升级大剧院、新建15000 m²综合体育馆与戏曲身段馆,室外串联3 km智慧绿道和水上漂浮舞台,形成集生态修复、戏曲体验、全民健身、研学文创于一体的城南文体绿芯。
黄梅县智慧物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,总投资1.6亿元。探索“城市大物业”统管模式,以“全域治理”理念,延伸公共市政服务,将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、独栋房屋、公共建筑等进行整合管理,同时打造“物联网+AI+服务”一体化社区管理平台,部署AI摄像头(安防)、智能水电表(节能)、无人清洁设备等,对接社区团购、家政、养老等第三方服务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物业费透明化管理。
基础设施:黄梅县城南片区市政综合管廊(群)建设项目,总投资4.5亿元。在城南片区主次干路建设市政综合管廊(管群),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,将电力、电信、给水、雨水等市政管线入廊(群),建设范围包括高铁大道(潘湖路-滨河大道)2.4km、老祖路(晋梅大道-高铁南路)1.7km、四祖路(八小-高铁南路)1.1km,长度共5.2公里。
城乡融合:北部山区乡村振兴旅居示范带REITs+PPP 项目,总投资5亿元,引进信托基金进行PPP模式建设,以柳林玫瑰谷、五祖问梅村、苦竹香樟谷为核心,盘活闲置农宅 200 栋,改造为康养民宿、艺术家工作室;配套游客集散中心、生态停车场、乡村慢行道、污水处理湿地,打造吃住游养学于一体的康养路线。拉动城区周边小城镇协调发展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
三是“增韧”,强化防控,提升城市韧性。将城市安全放在突出位置,系统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建设,对易涝点进行专项整治,提升雨水快速排放能力。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防护,完善燃气、供水、供电等管网监测系统,围绕地方政府应急储备5天的强性要求,加强气源、门站建设,同步完善管网建设,消除安全隐患。共谋划项目31个,总投资50.03亿元。
人民大道西段片区排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,总投资5亿元。实施后,可将王桥河及月桥河河道内管网迁移上岸,同时完善该片区内支管网,有效改善王桥河、月桥河、老县河水质,可提升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8%左右。
黄梅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投资3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:以数字手段赋能城市 “智治”,加快推进供水、燃气、排水、道路、桥梁、隧道一体化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,同步部署全方位智能化设施体系,形成市政基础设施地上地下 “一张图”,打造 “数字孪生” 地下空间,全面实现地下管网数字化、智慧化管理,显著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,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要求。项目建成后,保障生命财产安全,增强城市韧性,提升公众安全感与幸福感,减少灾害损失,优化资源配置,促进相关产业发展,提升城市竞争力。
四是“赋能”,创新驱动,激活发展动能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,建设配套路网管网;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,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基地,通过赋能非遗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。同时,建设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护体系,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、数据全联网,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,给安全赋能。共谋划项目33个,总投资88.89亿元。
产业赋能:小池镇再生资源(建筑垃圾)循环利用项目,总投资0.6亿元,项目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, 主要建设钢构厂房一栋,建筑垃圾处理车间,成品车间,原材料车间,深加工车间。有效处理固废循环利用,减少对自然资源开采,促进城市环境卫生
城市赋能:国家级非遗传承展示区,总投资20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:城南非遗公园建设82亩,一河两岸非遗体验及非遗夜游场景建设约6公里,非遗文创街区建设约100亩,黄梅古城综合整治、景区化,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包括清代匏园复修、西池公园、黄梅山公园等子项目。项目建成后,具备国家非遗传承保护和展示功能,结合文创产业,可成为融旅游、休闲、购物、娱乐、表演、展览等为一体的文旅景区,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,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安全赋能: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项目,总投资1.36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: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,在新区26平方公里建成区内,加强物联网、云计算的运用,配套建设相关信息基站、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,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、地下管线、景点景观、建筑设施的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,打造智慧城市,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。项目建成后,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率,提高社会治安水平,提升群众幸福感。